書記談|促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發布時間:2022-08-11 點擊數:1193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明確要求,為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只有系統集成,改革各項措施才能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只有協同高效,改革效能才能正向疊加、充分釋放。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讓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樹牢科學理念,增強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有效性
促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首先要樹牢科學理念,確保改革精準有效、行穩致遠。
要堅持系統觀念。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系統抓、抓系統,注重從全局、整體上思考謀劃工作,強化改革任務、政策和效果的集成,把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協助職責統籌起來,把監督體系與治理體系對接起來,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不斷提升綜合效能。
要強化辯證思維。既善于抓重點、抓主要矛盾,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又善于抓全面、抓統籌兼顧,防止以偏概全、顧此失彼;既要堅持一張藍圖、一體落實、一貫到底,又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研究把握改革的重點、方向、時機和力度,避免“一刀切”、上下“一般粗”。
要用好“全周期管理”方式。善于從系統要素、結構功能、運行機制、過程結果等層面進行全周期統籌和全過程整合,推動反腐敗各項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確保反腐敗工作系統有序、協同配合、運轉高效。
要注重問題導向。充分發揮改革的先導、突破、創立作用,針對不合時宜、質效不高的制度性梗阻、機制性障礙和制約統籌貫通的堵點難點,堅決地破、大膽地改、積極地立,補短板、強弱項、解難題。
健全工作機制,放大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綜合效能
促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要建立健全科學管用、成熟定型的有效機制,以此固化改革成果、指導工作實踐,實現改革效能最大化、最優化。
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政治監督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健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和督查問責機制,確保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探索建立“一臺賬、兩清單、雙責任、雙問責”政治監督機制,對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建立臺賬并動態更新,結合黨委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分別制定監督清單、壓實工作責任,并建立政治監督活頁,動態更新“活情況”,增強政治監督的針對性、實效性。
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制度機制。積極探索“三不腐”貫通融合的有效載體、實踐途徑,完善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教工作機制,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于一體。建立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加強對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精準預防、及時發現、有效處理腐敗問題的能力,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總體戰、攻堅戰、持久戰。
推動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以長效機制經常抓、長期抓,探索建立黨風黨紀一起抓、風腐一體查的制度機制,健全作風建設責任落實監督檢查機制,創新“四風”察訪工作機制,用好以下看上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直通車”機制,完善民生領域開門整治、“小切口”整治等專項治理機制,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不斷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
建立健全監督貫通協同制度機制。圍繞推動各類監督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聯動,細化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的具體措施和工作流程,通過要素構成的合理布局、職能分工的調整優化、工作流程的科學改進、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構建“一盤棋”監督格局。發揮協助引導推動功能,加強紀檢監察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貫通協同,實現各類監督同頻共振、同向聚合。
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推動健全管權治吏的有效機制,注重從源頭上依規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抓住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執法司法等關鍵權力,嚴格職責權限、規范工作程序,減少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壓減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健全完善政治生態分析研判、領導干部廉政檔案、述責述廉、廉政談話、同級監督試點等配套制度,推動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為民用權。
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夯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有力支撐
制度建設是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主線,推動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必須強化法規制度體系建設這個基礎支撐。
健全制度規范體系。統籌推進紀檢監察法規制度的“立改廢釋”,建立完善內部程序類、實體類、協作類、束權類等制度,形成上下統一、系統完備、科學嚴密的監督執紀執法工作規范,全面推進紀檢監察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確保監督檢查有理、執紀執法有據。
強化制度剛性約束。既注重加強自上而下的指導把關,強化備案審查、統一工作標準、嚴格制度執行,確保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改革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又鼓勵基層探索創新,針對制度執行中的問題及時提出建議,研究吸納實踐中探索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對現有制度修訂完善,推動改革更加務實高效。
織密權力內控網絡。制度有效執行,必須建立在嚴密有力的內部管控機制基礎上。整合內部監督力量,發揮好案管、審理、組織、干部監督、機關黨委、機關紀委等部門的監督制衡作用,強化系統內部督查、監督調研,著力打造立體化、多層次、全視角的內部監督網絡,構建相互銜接、嚴密制約的工作格局,真正管住管好紀檢監察權。
發揮組織作用和系統優勢,增強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實現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必然要求更好發揮組織作用和系統優勢,推動各方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匯聚形成深化改革的強大動能。
融入大局促協同。要自覺將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放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中思考謀劃,始終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重大事項、重要工作、重點任務及時請示報告。要當好參謀助手、扛牢監督專責,推動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紀委監委監督專責“四責協同”,形成統一協調、各負其責、互促共進的管黨治黨工作格局。
職責優化促融合。合理調整領導班子成員分工,既分管監督檢查,又分管審查調查,讓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更加順暢;調整優化紀檢監察機關內設機構職責,做到聯系緊密、一體貫通、協調有序。
力量整合促統籌。推動省、市、縣上下聯動,機關、派駐、巡視左右銜接,不斷完善“室組地巡”聯動監督、“室組地”“室企地”“室校地”聯合監督辦案等工作機制,使各類監督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協作配合更加順暢,各項工作質效持續提升。
信息共享促聯通。強化大數據思維,加強各類監督信息的統一管理、綜合分析、集中研判,加強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島”,以數據整合助力改革深化、監督貫通、治理提升。建設監督貫通應用平臺,用好巡視巡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大數據分析研判,以信息化手段為監督賦能。(作者夏紅民,系山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